作者: Analyser

  • 主攻HTPC?Intel发布i3迷你掌机

    日前,在IDF(Intel Developer Forum)2012上,Intel宣布此前提出的NUC( Next Unit of Computing)主机预计于2012年10月上市。NUC整机包括机壳与电源,售价约400美元。

    NUC主机最大的特点是体积超小,大约相当于TP-Link直插交流电的便携式无线路由,真当巴掌大堪称掌机。而NUC所搭载的两款超小型主板D3321C7K / D33217GKE,体积虽小却几乎集合了所有HTPC必须的功能。

    至于NUC本身,共分为两种型号,其差别在于Thunderbolt和千兆网口二选一,这取决于用户需求。

    NUC主机原针对商用嵌入式市场销售,但由于许多普通消费者也对它兴趣浓厚,因此Intel也将它提上了大众消费市场的上市日程。

    主板规格

    D3321C7K

    • Intel® Core™ i3-3217U Processor
    • Intel® QS77 Express Chipset
    • Dual channel SODIMM DDR3 1066/1333/1600 MHz
    • 2 SODIMM, 16GB maximum
    • HDMI
    • Thunderbolt
    • 2 x PCIe mini slots
    • 2 x Internal USB 2.0 via 2×5 header
    • 2 x USB 2.0 connectors on back panel
    • 1 x USB 2.0 connector on the front panel
    • Supports new Mobile SATA (SSD) card via full length PCIe Mini Card
    • 19V DC Power Input (external power supply)
    • 4 inch  x 4 inch Form Factor

    D33217GKE

    • Intel® Core™ i3-3217U Processor
    • Intel® QS77 Express Chipset
    • Dual channel SODIMM DDR3 1066/1333/1600 MHz
    • 2 SODIMM, 16GB maximum
    • Dual HDMI
    • Intel® 10/100/1000 Network Connection
    • 2 x PCIe mini slots
    • 2 x Internal USB 2.0 via 2×5 header
    • 2 x USB 2.0 connectors on back panel
    • 1 x USB 2.0 connector on the front panel
    • Supports new Mobile SATA (SSD) card via full length PCIe Mini Card
    • 19V DC Power Input (external power supply)
    • 4 inch  x 4 inch Form Factor
    • 3 year Product Life Cycle

    图集

    (下图所示参数有些小错误)

  • 从寻找某网站看各大搜索引擎优劣

    Mobile01 算是台湾比较知名的3C类网站了。

    今天(2012年09月16日)脑子线路一下搭牢短路,想不起来Mobile01的名字和域名,越想越糟,只记得有个M和那个小恶魔图标,最后只好求助搜索。

    大家看这个关键词组合如何:

    “台湾 著名网站 PDA 网路 汽车 数码 GPS”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流畅使用Google得翻墙,所以前段干脆将Chrome默认搜索引擎改为了Bing,于是由“台湾 著名网站 PDA 网路”开始,后面的关键词一个个往上加,在Bing上均以失望告终。

    没法子,只好翻墙祭出Google!哇哦!第一条结果即是!贴心贴肺的,不得不给大大的一个赞!

    接下来好奇了一把,把各大搜索引擎,包括:

    Baidu Yahoo中英文 Sogou Soso,包括新出的360都试了遍,结果无一满意……

  • 硬件达人自制高性能SOHO NAS

    目前市面上的SOHO NAS有几个阵营:

    第一阵营

    群辉(Synology) 威联通(QNAP)

    优点:软件功能强大,简单易用 缺点:贵

    第二阵营及其他

    色卡司 美禄可(Buffalo) 网件 艾美佳(Iconnect) D-link 等

    其他厂商基本上是壳和UI不同

    本着降低NAS家庭用户门槛,让网友们多一个DIY选择的精神,一帮硬件高手正着手在DIY嵌入式的NAS平台。

    目前的进度:

    2012年9-14 1 PCB 打板完成,正在快递中…预计9月17日前完成焊接. 2 下周末可以制作出3套样品.

    看看,这些家伙在这里: DDNAS论坛 http://ddnas.openmobilefree.net

  • 家用NAS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2008年9月]

    PCOnline 2008年的文章,如今4年过去了,再回顾一下。

    时间:2008-09-04 16:50:13 出处:pconline 原文:http://network.pconline.com.cn/memory/0809/1407792.html

    一个家庭中拥有多台电脑在目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相信不少用户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每台电脑上高达数十甚至上百GB的影音数据让人非常头疼!如果能够将这些“各自为政”的影音数据整理起来并加以快速共享该多好啊。如果这时家里有一台专用的存储设备,网络上下载的任何视频、音频文件都可以方便地通过这台设备在家中的多台电脑中共享,而且还能在其他电脑关机的状态下,不间断下载网络上的资源,还能方便你在其他地方访问和提取家中的文件数据,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而这些,正是家庭NAS服务器的专长。

    【评点】“数十”G,4年后仅是一台设备一张卡拍数天照片或一天视频的存储量了。

    一 家庭NAS存储技术发展简史

    在宽带普及、BT共享时代,相信在许多用户的家中都会有一台甚至多台电脑会长时间开着,下载网络上丰富的音视频资源。但能耗过大和不方便管理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于是,有厂商推出了支持BT功能的路由器。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属于家庭服务器的范畴,而仅仅是一个支持资源下载,并实现了简单共享功能的网络设备,但它却让网络资源共享走向了傻瓜化操作时代,这正是许多家庭所需要的。但这类产品由于定价较高,且很多产品没有集成存储介质,不带硬盘,通常需要用户自己去购买USB接口移动硬盘与之连接,所以,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

    随后,厂商们又在BT路由器的基础上推出了支持BT功能及共享功能的网络硬盘,真正实现了脱离PC主机、实现网络连接下载共享的服务,这便是家用级共享存储服务器的雏形。而随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细分,这类产品也有了自己明确的名称——家用NAS产品。

    近年来家用NAS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开始具有多媒体文件共享、BT下载、媒体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小型服务器的功能,而且设置相当简单。而传统桌面硬盘容量的提升和大降价,也为这类产品注入了一针兴奋剂。现在,一块配备500GB硬盘的家用NAS产品,价格多在3000元以内,得到了不少高端个人/家庭用户的青睐。

    二 家庭NAS服务器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以前NAS产品主要应用于企业,功能主要是文件共享、数据(远程)备份和网络打印等。而家庭消费级市场中的NAS产品,则多具备多媒体文件共享、媒体服务器功能,同时支持Web网站和FTP服务器的架设,可以说,家用NAS产品就是一台多功能的小型服务器。

    1.完善的网络存储功能

    家庭NAS产品具备相当完善的网络存储功能,这正是一台家用级服务器所应充当的主要角色。借助NAS,你可以将所有的影音数据网络化,家中的电脑仅需调用NAS上的音乐文件、数码照片和电影文件即可。

    为了提高安全性,有的家用NAS产品甚至还可以将文件分类存放,并可以对文件加密,为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做到访问的差异化。

    同时,大部分的NAS产品都支持多个硬盘的阵列,给存储带来了性能的巨大提升(组建RAID 0阵列)和安全性保障(组建RAID1阵列)。

    2.BT下载简单稳定

    BT下载是这两年最流行的下载方式,通过P2P共享方式实现大型媒体文件的共享与下载。相信经常下载的玩家都有过整夜开着电脑BT下载的经历,时间长了对PC的稳定、耗电以及室内静音都是挑战。而NAS产品则可以代替PC来进行BT下载,同时分类保存下载文件,再也不会有稳定性、噪音等方面的困扰。同时大多数NAS服务器的BT下载界面方便友好,操作简便,易于上手。由于NAS产品比普通PC功耗要低许多,耗电量也大大降低,对能源节约大有好处。

    3.影音播放

    娱乐对于家庭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服务器不仅可以安装最新的光盘驱动器(例如:蓝光、HDDVD)来播放高清晰度电影,网络上下载的任何视频、音频文件都可以成为良好的片源、音源。而服务器本身的处理性能,还能完成不同于传统家电的功能,例如语音朗读等等。

    自从GeForce 4系列以来NVIDIA就可以实现视频/VGA/DVI的多种显示功能,甚至让指定的设备以全屏方式显示视频,这对于家庭服务器的影音播放功能尤为重要。

    【评点】4年前HDMI似乎还未流行?

    4.安全保障

    即使最简单的摄像头都可以作为家庭安全监控的设备,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家庭内部的实时图像,甚至可以通过设置,使服务器直接以某种方式报警。

    5.远程访问,方便快捷

    目前NAS产品不仅可以让你方便地在局域网内访问它上面的资源,还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它上面的资源。比如你在公司里面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远程访问功能来提取家中NAS产品上的数据资源。

    相对于设置烦琐的专业服务器,NAS服务器的这些功能的操作也是傻瓜化的。当然,为了实现这些,你需要为路由器开放相应端口。最愉快的是,你还可以远程控制自己家中的NAS产品去进行BT下载,做到“网络在手,天下我有”。

    6.特色小功能帮大忙

    除了文件存储、BT下载、文件共享和远程访问这些主要的功能之外,现在的家庭NAS产品还提供了一些小功能,比如能够让你时刻监控自己家庭网络的状况,看是否有电脑连接到这台NAS服务器,连接电脑的一些基本信息也可以查看到。还有的NAS有一个液晶屏,可以根据城市设置显示天气预报。除此之外,大部分的NAS产品都具备USB及IEEE 1394接口,方便接驳闪存、移动硬盘等外围存储设备。

    【评点】技术升级先后带来了eSATA和USB3.0。

    三 家庭NAS的普及现况与前景分析

    家用NAS好处多多,但是就目前国内的普及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可以说也就仅限于NAS发烧友玩家吧,在国外的市场明显大于国内。到底什么成为了家用NAS普及的绊脚石呢?就笔者看来,原因有很多,但改变消费习惯是成败的关键。

    【评点】目前的市场成熟度仍然有限。

    首先,家用NAS面临的其它挑战包括与通过USB和网络备份服务连接的简单外部驱动器之间的竞争。不少消费者的确表示面对庞大的影音数据,感到非常烦恼,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似乎更习惯去买个刻录机进行数据备份,然后把这些数据“永久地封存起来”,再也不去碰它。外部硬盘驱动器操作简单,日渐流行,并且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比家用NAS产品要多很多。另一方面,习惯性的刻录所花的资金的确比买个NAS便宜得多。

    【评点】随着数据量上升,光盘刻录的备份已被摒弃。

    其次,在国外,假如你从苹果(计算机)iTunes以每首歌99美分的价格购买了多首歌曲。若你下载了1,000首歌,那么你就支付了1,000美元。而当你的硬盘损坏时,你损失了1,000美元。在中国,可以说基本不花费一分钱。再假如说你给你刚出生的宝宝照了很多照片,三年后,硬盘损坏或者当时用于备份的光盘丢失了,这意味这所有照片都丢失了,你才会体会数据丢失的代价。

    也许我觉得,当消费者真正意识到丢失数据的代价时,就比较容易接受NAS了。

    当然,家庭NAS产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完善,操作也越趋于人性化简单化。很多家电厂商也注意到这一新产品,他们也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家电产品具备这种功能,或者能够与这类产品进行“无缝连接”。

    要想实现真正的数字家庭,打开家用NAS的市场话,做好消费习惯的引导,进行良好的造势并降价,将是家庭NAS产品及相关厂商目前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评点】相对于家用电脑硬件的价格,尽管家用NAS的价格有其附加的存储管理软件成分,但目前的定价还是存在相当的虚火。当然了,这也是个市场机会 :)。

  • 迄今最小的激光虚拟键盘

    并非市场最早的激光虚拟键盘,但却是迄今最小最实用的。它能在任何表面搞出全尺寸的QWERTY键盘,通过光传感定位键位输入,然后将输入信息无线传输给智能手机或平板。内置锂电充满电后能用2小时。http://www.brookstone.com/laser-projection-virtual-keyboard

    %%wppa%% %%album=2%%

  • Oracle Solaris 11 Information Library (简体中文)

    Oracle Solaris 11 Information Library (简体中文) http://docs.oracle.com/cd/E26926_01/index.html

    打包下载: http://download.oracle.com/docs/cds/E26926_01.zip

    这是个好东西,基本上ZFS所需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推荐!

  • Bit Rot 存储位衰减 无形的数据损失

    来源:ZDNet存储频道 原文:http://stor-age.zdnet.com.cn/stor-age/2007/1217/684190.shtml 时间:2007-12-17 作者:存储时代/盛瓦(编译)

    虽然人们越来越注重数据保护和数据备份,但是如果不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话,无形中的数据丢失——或者称为“Bit rot(是指物理存储介质的衰减)”所带来的隐患将凸显出来。

    最近,全球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实验室——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关于数据损坏(Data Corruption)和存储介质衰减的报告。在报告中,CERN研究员Peter Keleman列出了存储专家值得关注的几个解决方案。

    那么这与我们终端用户有什么关系呢?我突然想起几个月前碰到的一个关于数据损坏的问题。

    今年8月,我访问了一家不知名的旅行公司的网站并且预订了一些行程的机票。几个小时之后,我再登录这个网站市发现密码无法通过验证了。我猜想这个公司的网站的服务器可能当机了,于是在午饭过后再一次登陆,但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拨打了这家公司的预订机票的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然后我又拨打了用户支持热线,他们告诉我可以把我的密码用电子邮件发送过来。

    我收到密码后非常失望,因为我原来设定的密码结尾是()!@,而发过来的密码结尾却变成了(]!@。我开始担心有人盗取了我的密码,然后更改密码使用我的信用卡(更糟糕的是,使用卡上的钱)。我再次打电话询问那家旅行公司的工作人员我的密码最后一次修改是在什么时候,被告知是在一年之前时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关于字符的问题

    我决定对这件事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当然部分原因是出于职业好奇。我觉得这件事可能与字符设置有关系。我猜想这家公司使用的不是IBM大型主机,而且系统使用的是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而不是EBCDIC(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扩增二进式十进交换码)。我首先列出了一个ASCII码换算表,从这个表中你就能看出“)”和“]”这两个字符从ASCII码转换成数据有什么不同。

    二进制

    八进制

    十进制

    16进制

    字符
    010 1001 051 41 29 )
    101 1101 135 93 5D ]

    据我所知,CERN使用的磁盘驱动器大多是SATA盘,难道这就是造成我密码丢失的主要原因吗?当然,我的七位密码中至少有四位已经丢失了。

    从这点来看,我觉得需要找到这家公司的某人向我提供第三方支持。虽然已经是下午了,但是我不费力就找到了第一个人和我谈论有关ASCII码和字位丢失的问题,几分钟之后我又找到了能够理解我所说的但却认为我是头脑发热的人,但最终我还是找到了可以提供第三方支持的那个人。我解释说,我是一名存储咨询师,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就仔细地考虑所有因素。有趣的是,谈话的过程中他接到了另一位和我遇到同样问题的计算机咨询师打来的电话,只不过他的密码被改成了其它字符。两个人在同一天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向这第三个人建议说,他们应该好好检查一下于用户密码设置有关的磁盘和硬盘驱动器,我问他们所使用的驱动器类型是SATA还是光纤通道(FC),最后问他是否介意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最后结果。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当然此后就一直杳无音信。我很想得知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但是我也可以理解他们不愿意对外宣布这样的信息。

    技术局限

    看来密码丢失的真正原因我是永远也不得而知了,但是为什么别人的密码也丢失了,或者说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普遍地存在呢?我认为目前人们对数据路径的保护有限,所以不断有数据发生丢失的情况。

    T10工作组出台了一项名为“数据完整性域”(Data Integrity Field,DIF)的新标准,可以由SCSI驱动程序传递一个校验和(checksum)字节到磁盘上(潜在的应用)。这项标准以及Sun的ZFS文件系统都是防止数据丢失的新尝试,但是目前人们对这种数据损失认识尚浅,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徒劳无获。当你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找到解决方法,于是你开始更换部件这样就更难找出问题的真正根源了。

    我认为数据损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且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我们还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无所不在的数据网络引发了海量数据的爆发,我们需要对数据路径进行纠错编码(Error Encoding)来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在无边的网络中。但问题是,纠错编码会降低性能、增加成本,我会为提高了的可靠性而支付额外费用,那你呢?

  • Sun文件系统ZFS的十佳特性 [2009年文章编译]

    Sun在2005年推出开源文件系统ZFS,最初是为OpenSolaris设计的。

    以下是ZFS支持者认为ZFS具备的十佳特性:

    1、元数据校验和确保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在ZFS中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也是很多ZFS功能的先决条件。

    ZFS文件系统采用了256位校验和,当向磁盘写入数据的时候,校验和就会被作为元数据与它相关的数据分开保存。与普通的磁盘块校验和不同的是,这种校验和可以检测出错位写、误读取和误写入、DMA奇偶错误、驱动器bug、意外过量写入以及常见的物理存储的衰减(bit rot)

    2、写时才拷贝

    ZFS文件系统使用多项技术确保数据在磁盘上的一致性/连续性,其中就包括写时才拷贝(Copy on Write),也就是当数据发生变更的时候它并不会覆盖写入——它总是在指针指向变更数据之前被写入到一个新块并产生校验和。旧的数据可能被保存下来,在发生变更的过程中创建文件系统的快照。利用ZFS的文件写入是事务型的——要么将所有数据写入到磁盘,要么什么都不写入。

    3、利用Time Slider的数据快照

    OpenSolaris的最新版本展示了ZFS利用TimeSlider小型图形应用所实现的强大快照功能。可以通过配置设定对ZFS文件系统进行常规的快照操作——每15分钟,或者每小时等等。这种快照占用容量很小,而且很高效,因为它只保存与之前快照的变量。

    TimeSlider提供了对文件系统(或一个主目录)的查看功能,而且有一个可以沿着时间线返回到更早快照时间的滑块。用户可以观察特定快照时间的文件系统或者文件夹内容。如果想要恢复一份被错误覆盖的文件,或者在升级失败之后还原系统,你只需要将滑块滑向合适的快照时间即可。

    4、数据存储池

    ZFS利用可用的存储驱动器,将之聚合为一个称为zpool的资源池。这个资源池可以使用脚本、镜像或者某种RAID针对容量、I/O性能或者冗余性进行优化。如果需要更多存储,只需向zpool中添加更多存储就行——ZFS将检测并自动开始使用新添加的容量,平衡I/O并最大化吞吐量。

    5、RAIDZ和RAIDZ2

    RAID 5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缺陷——RAID5 Write Hole。RAID 5在写数据的时候,是分为两步的,首先将数据写到磁盘阵列上,然后将该stripe上数据的校验码记录到阵列上,如果在刚写完数据的时候,系统断电,那么该数据对应的校验码就没有机会再恢复了。如果接下来再发生磁盘故障,RAID重建流程将出现错误数据。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如果整个stripe发生覆盖写入,就创建一个正确的奇偶校验块。

    RAIDZ通过使用可变宽度的条带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每次写入实际上是一个完全的条带写入。再加上ZFS的写入时才拷贝特性,这就完全消除了RAID 5的Write Hole缺陷。RAIDZ2同理,但它使用双奇偶校验,允许阵列中丢失两个磁盘。

    设置RAIDZ/RAIDZ2阵列非常简单,只需一条命令即可。

    6、SSD混合存储池

    可以通过向存储池中添加高性能的SSD,使其变成一个固态混合存储池。当这些固态盘作为高性能缓存时,ZFS会用其储存常用数据以提高性能。另外ZFS还采用了L2 ARC(自适应替代高速缓存)技术来暂存那些无需立即保存的数据——在时间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会被慢慢迁移到传统的更持久的硬盘驱动器中。

    7、容量

    ZFS是128位文件系统,也就是说理论上它可以保存256千万亿ZB(1ZB=10亿TB)。它的容量远超今日实际所需,至少可预见的未来是如此。

    8、数据清洗

    ZFS可以清洗存储池中的所有数据,根据相应的校验和检查每个数据来验证其完整性,检测任何潜在的数据损毁,修复可能存在的任何错误。

    当数据以冗余形式储存时——例如镜像或者RAID型阵列中——它可以检测修复任何潜在的损坏数据,且无需管理员干预。由于数据损坏都有记录,所以ZFS可以发现内存模块(或其他硬件)导致硬盘数据被错误存储的原因。

    数据清理的I/O优先级较低,因此对系统性能影响非常小。用户可以在存储池使用过程中就进行数据清洗。

    9、简单有效的管理

    使用ZFS命令,你可以用简短而有效的命令来管理系统。例如,5磁盘RAIDZ阵列可以用这样一条命令设置:

    zpool create poolname raidz c1t0d0 c2t0d0 c3t0d0 c4t0d0 c5t0d0

    10、更多期待

    ZFS仍在不断发展,不时有新的功能。ZFS的2009年路线图中包括增强安全性的加密功能,以及提高存储效率的重复数据删除功能。

  • 从32口到2口:ZFS和Linux MD RAID理想的SATA/SAS控制器列表

    http://blog.zorinaq.com/?e=10

    非常全面的兼容性列表,要为ZFS或Linux MD RAID挑卡的,可以从里面找信息。

  • 关于在ESXi环境下使用VM做HTPC系统

    首先要说的就是,这会非常蛋疼。

    但是本着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这里也从理论上探讨一下。

    目标是在ESXi下,使用Windows VM作为HTPC系统平台。

    从底层一步步探讨。

    首先,你的平台得支持VT-d或者是IOMMU,没这个就白瞎。

    其次,ESXi Console默认没有图形化界面,至于装X,那是极其不靠谱的事情。再,ESXi Console必须要分配独立的显示输出设备。啰嗦了一通……双显卡是必须的。

    第三,……理论上这样就解决了。ESXi可直通分配显卡给VM,而且该显卡最好有HDMI接口,否则你还得再处理音频输出。

    第四,遥控开关VM,USB红外设备是否可以直通到VM?VM“断电”待机后,USB红外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否通过ESXi使VM上电?

    第五,本来没有第五。但这是ESXi,上面可能运行了你的ZFS NAS等存储系统。而作为HTPC,家人可能的习惯就是直接按开关拔插头,……这是个管理问题。